长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马伯庸写出长安十二时辰的他,当年原来 [复制链接]

1#

今年夏天,易烊千玺和雷佳音主演的《长安十二时辰》开播后大火,这一次马伯庸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出圈”,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觉得能够下沉到理发店了,是真的出圈了”!

因为他去理发店剪头发,发现发型师也在看《长安十二时辰》。

从《风起陇西》、《三国机密》再到《古董局中局》、《长安十二时辰》,几乎每本都是时下爆款。马伯庸现在无疑是影视行业热头正盛的作家。

据说《长安十二时辰》刚写到第8集影视版权就被买走,编剧界更是放言只要是马伯庸的历史小说就一定“买它”。

1

马伯庸一直被称为“世界洞协协会会长”。

看了他在微博上各种脑洞大开的奇思妙想和吐槽,才知道什么是博学有趣。比如,他的新书短篇小说集《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要上市,他一本正经的说:“在跟编辑商量,能不能在新书封面写一句‘全球销量远低于《圣经》和莎士比亚”。

看到他那句,“脑子里忽然毫无来由地跳出一句台词:‘不好!屎里有毒!’有一种信息量很大的喜感。乐了一阵,想想似乎只有勾践和庚黔娄有机会用。”

我一边笑掉下巴,一边自觉地去翻了翻庚黔娄是谁。

做过10年社畜的马亲王,吐槽起周一来当然更加得心应手:

周一一大早,诸葛亮多赖了三分钟才下床,迷迷糊糊来到丞相府,揉揉惺忪睡眼,发现脑子是木的。他铺开白纸,楞了半个时辰,才不情愿地缓缓写下《出师表》三字,继而又写道:“今天,下三分,一周疲弊……”

午夜刚过,我看到远处缓缓行来一具人身,这人四肢俱全,脖颈以上却是空荡荡的,没有脑袋。他蹒跚着走到我面前,阴沉的声音从断裂的脖腔里传出来:“你可知道我是谁?”我咽了口唾沫:“你是周一!”对方有些意外:“你怎么知道的?“因为你一眼望不到头。”

行文“诡异”不按常理出牌,也难判断其门派,马伯庸一度被定义为文学鬼才。在捕获了大量读者青睐的同时,还也拿到了诸多官方认证,“人民文学奖”和“朱自清散文奖”之后,年正式入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就连他整理的儿子马小烦的阅读书单,也被人民日报这样的官媒抢着转发!

读过马伯庸小说的同学们会发现,在他冷奇诡异的风格下,又藏着诙谐的情绪;在一些庞大严肃主题中,不时来一些脱线的搞笑,每次都能打你一个措手不及。因为有着庞大的知识面支撑,无论是天文地理人文科学总是能信手拈来;哪怕你知道是“胡编乱造”的故事,却也不得不佩服“圆的真实”!

曾有多少人不屑阅读,嘴上说一定是快餐网文,但读完之后大呼“真香”“我还要”!

2

虽然马亲王的长篇小说都声名在外,不过毫无疑问,比起难啃的长篇大部头,他难得一见的短篇更适合忙到飞起的社畜享用,也更好吸收。

如果说《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展现了马伯庸谋篇布局的巧思,那从《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这本短篇小说集里,就可以看出他是如何放飞了自我,混搭、玩梗都被他整的妙趣横生。

他最为人称道的“马氏幽默”,也主要体现在他的中短篇里。就连马伯庸自己都说了,相比于长篇,短篇更需要充分调动作者的智力以及能够发挥的文学技巧(他的才华),调动他对事物的分寸感以及何为妥帖的感觉。

孙子说:“是故善战者,其势短,其节短。势如彍弩,节如发机。”是说短不但会有气势,也要讲究气势中的节奏。

《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四个故事,风格迥异,文不相连,唯一相通的,只有专属作者的天马行空,他描绘的世界,诡异多变,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不自觉就被代入其中,共同参与故事进展。

在开篇《西游摇滚记》中,亲王把大家熟悉的唐僧师徒四人安置在了现代背景中,你一边因为故事中的人物设置风中凌乱,一边却发现根本停不下来。

爱砸吉他、个性疯狂的唐僧,被五指山房贷压垮的孙猴子,终日为情所困的八戒,沙僧却成了低调冷漠的杀手兼键盘手。四个人因音乐而相识,摇身一变,成为了去西天追逐音乐梦想的摇滚少年。

这不就是“西游骗”么,但是你明明知道马伯庸在“胡扯”,却又不得不信,因为四个人的故事有血有肉有细节。师徒四人乍看上去是世人眼中的怪胎,定睛一看,就是我们普通心中那点残存的梦想和追求。

你以为马伯庸只会写历史?这不,第二篇《古都探幽》他又玩起了未来穿越,十足盗墓和志怪小说的混搭,大女主甄缳和几个大老爷们踏上了年后的古北京“寻宝”之旅,年后的北京,古董专家人手一本《古代手机形制总谱》:

“按照手机的整机尺寸、屏幕大小、按钮位置、接口插槽进行判断,将这些出土的‘手机古董’分为不同的建制,其中最值钱的就是国朝四核年间深圳富士康窑出品的高透贴膜Iphone4S”。

富士康直接被亲王描述成了“富士康窑”,马亲王,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还有对于巴哥狗的描述,也是拍案叫绝。在亲王笔下,平时那些承欢膝下,任人爱抚的小可爱。在年后的“古北京”,就成了“野性复萌,在蛮荒天坑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种群,獠牙也长出来了,瞳孔也变绿了,成了噬人的凶兽”。

《古都探幽》中诸如此类别开生面又逗趣的描述,让你每3分钟笑一次一点都不夸张,写作手法更是在盗墓小说般的惊悚和怪诞小说般的搞笑中来回切换,且利落干脆!

说到混搭,《诺亚的烦恼》更离奇了,没想到诺亚方舟的神话故事还能和科幻相结合!《贞德别传》的故事背景安排在了14世纪的英法战争,索性把金庸武侠剧的儿女情长带入了那个遥远的欧洲大陆,凡内容所需,埋梗、逗笑信手拈来!

如果你看过马伯庸的长篇小说,再看一看《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定会惊叹马伯庸真的什么都会写,穿越、玄幻、科幻、武侠……有时候,真的好奇,他的大脑是不是扩过内存。

3

读完马亲王这本书的感受是,原来这才是幽默!

何为幽默?林语堂老先生说了,“真正的幽默是一种理性与感性高度的冲撞乐趣,用诙谐的情绪表达理性的事,不会生硬,只会好玩儿”。

马伯庸无论是写长篇还是短篇,天马行空的搞笑和吐槽、华美恣肆的文笔之外,无疑还有大量的细节考证和丰富的知识内涵。

因此会有人评价他说:

那些比他会写的没有他好玩,比他好玩的没他会想,比他会想的没有他懂行!

写三国的故事,马伯庸无疑就是专家水准的级别,读《古董局中局》,你会惊讶于他对古董的精通,到《长安十二时辰》的时候,又会发现他简直就是对大唐的国风,长安的风土人情,异域特色,生活方式,烂熟于心。

正因为内容的广博,又通晓古今中外,所以亲王的作品才会涉及到如此之多的类型,以小说为例,就包括了悬疑、灵异、历史、推理、武侠、科幻、奇幻、同人、恶搞等等,而且每一类的小说都写得有模有样。

要问怎么做到的?亲王在采访里说了,为了能够写好十二时辰的故事,不仅读了一大堆专题论文和考古报告,还去西安做了数次实地考察,这分明就是用学术研究的态度在写小说。

如果写一段历史,就一定会下苦功夫这个时期的人物、文化、风土人情乃至典章制度,十二时辰中能做到对生活细节的精准描摹,都源于这些事无巨细的研究。

如此内容的广博、严肃认真的细节考证和放飞想象的结合才是真正的马氏幽默。他的恶搞、吐槽和冷笑话,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你还真看不懂。

4

亲王曾说“一个创作者要想保持创作热情的话,除了灵感之外,最重要的依然是积累”,他说自己必须不停地看文字,疯狂到什么程度呢?上厕所如果忘记带手机和书,就要随手抓起牙膏或者洗发水的成分表来读。

于是,才有了如今越来越成熟的文风和小说。再回过头去看青涩时期的作品《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马伯庸用了一句话形容自己“你当年原来那么傻”。

新书再版,马伯庸没有再去润色,他说想保持原来的模样。写这些短篇的时候,多数是一气呵成,有的酝酿于人声嘈杂的地铁,有的是在办公室的角落灵光一现。他说当时写得很快乐,也希望读者读得开心。

亲王也很坦诚,新版《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不能称作是一本新书,但也经过新的选篇和装帧,而且还低于如今市面同类书的定价。新版上市之前,当年原价不到30块入手的书,如今全网最低价都翻了4倍不止!

读者评价说《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看似俏皮花哨,却不浅显苍白。嬉笑怒骂中见功力,这些是亲王的硬底子真功夫,远非所谓段子手可以比拟的”。

现在的马伯庸更加成熟,经历也更多,社畜变成了专职作家,写作手法也更加高明,但《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这本短篇小说集更能看到马伯庸年轻时候的冲动和好奇。人不能总是傻fufu向前走,要永远记得最初的模样。

很多马伯庸的粉丝也是从《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开始认识他喜欢他的,亲王也想和大家一起一边回望青涩时光一边在年底乐呵乐呵,毕竟20世纪20年代即将到来!

不过若是有机会真能跟亲王当面聊聊闲天,我还是想亲口跟他说一句: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图片来自网络)

今日推荐

《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马伯庸/著

★鬼才马伯庸全新短篇小说集,看马伯庸一本正经讲述历(che)史(dan)故事!

★《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展现了马伯庸的才华和巧思,《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可以看出他更是放飞了自我。

★马伯庸的书越来越长,《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是难能一见的短篇小说集,更轻松,更便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