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惊梦
《长安十二时辰》收官了,尽管很多人觉得,它烂尾了。
相较于前二十集左右的惊艳,《长安十二时辰》越往后,整体就开始越失控。马亲王构建起一个足够宏大且惊世的局,但到最后却挠挠头告诉入坑的观众:“对不起,所有的精巧都是巧合。”最后结尾把徐宾改成了大Boss也缺乏足够的动机和说服力,甚至还没龙波为第八团战友讨公道来得壮烈。
一生做一件惊天大事的豪言,似乎并不足够支撑不起如此大的格局,可信度缺失了很多。
但,《长安十二时辰》毫无疑问又是今年电视剧市场上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最大魅力之一,便在于“叫人相信”:它叫人相信一千多年的长安就是这样恢弘繁华的模样,它叫人相信一个多年的长安人就是这样生活在自己的日常,他叫人相信张小敬、檀棋这样人物真实存在于历史之上。
它如同《清明上河图》如画卷般再现了北宋的市井,《长安十二时辰》同样通过“蚍蜉”、权臣和圣人,共同构筑起一幅有血有肉的长安群像。
编辑试试滤镜功能吧
搜图
蚍蜉
整部戏最浓墨重彩的,就是龙波口中的“蚍蜉”。这些数以万计,十万计,百万计的“蚍蜉”,汇集在一起,便真成了触手可及的长安。
这些“蚍蜉”,包括街头卖着水盆羊肉的阿郎,包括搏命寻赏的守捉郎,包括“你怎么连话都说不清楚”的崔器。即便是身为不良帅的张小敬,不入流的八品小官,在浩荡的皇恩面前,一样弱小的如同蚍蜉,不值一提。
似乎从来没有人在意,这些小小蚍蜉们的存在。就像繁华歌舞的长安城里,没有人会知道远在边疆的烽燧堡里,有这么一群人坚守着“不退”;似乎也从来没有人相信蚍蜉能够撼动大树,就像没有人相信小小的户部八品小主事能够策划这样一出惊动长安安危,搅动大唐风云的大戏;就像没有人相信几个小小的退役老兵竟然能够瞒天过海,在最为守卫森严的地方直捣黄龙。
蚍蜉的力量似乎不值一提,可他们又实实在在的存在着。蚍蜉不可撼树,蚍蜉撼人心。
圣人
大唐圣人在《长安十二时辰》里可算是个极度矛盾的人物。
作为圣人,最大的幸运与不幸,就是他有着“给予”的权力。“你想要什么”,是他口中最常说的一句话,他早已经不相信有人会没有任何企图的接近自己,也不相信他自己所看到的言行举止,他总是以“获利推论”来揣测与判断臣子的动机,就连自己的儿子也是如此。孤独如此,何其悲哀。
从开始欲将天下托付林右相的传闻,让人几乎认定了大唐圣人已经是年高智昏,贪欢酒色。加上对于自己亲生儿子的苦苦相逼,更是让人对这个角色没好感。
但当他于众多臣工面前讲出治理大唐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功,能者贤者居之时,如此超前的格局与胸怀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更加不真实的是,他居然能够当着龙波的面,一个一个说出第八团阵亡将士的名字。在那一霎那,他似乎真的笼罩在“孤即圣人,俯视众生”的光环之中。
然而,当他自以为说服了龙波,沉浸于天下苍生皆仰望的迷醉中射出那致命的金箭时,虚幻的繁华也终究被戳破。当他累累如丧家之犬被裹挟着东躲西藏之时,他与蚍蜉又有何差别?
这是我理解的《长安十二时辰》,也愿张小敬梦中的长安,常安。